學會用單位量分析市場狀況
在大盤分析中,成交量確實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技術指標中也有不少指標與成交量有關,如能量線(OBV)、容率比率(VR)、威廉變異離散量(WVAD)、聚散指標(A/D)、主力進出指標(MFI)等等,不勝枚舉。但我覺得這些指標在分析大盤時作用有限,遠不如單位量指標來得實在。
盡管我從來不把技術分析看得很重,但還是一直在用自己編制的軟件進行大勢分析和個股研判。實際上技術指標往往是一些具有特定意義的統(tǒng)計指標,因此它對行情的研判還是具有相當重要的參考作用的。比如在大盤或個股的研判中,我就十分推崇一個自己建立的"單位量"的指標。
該指標計算比較容易。先計算當天(或本周)價位變動的幅度,然后用成交量去除以該幅度就是單位成交量。它的統(tǒng)計意義就是每變動一個百分點的價位所花費的成交量。
我們知道,當價位滯漲時往往預示著下跌的來臨。那么什么是滯漲?這是一個比較含糊的概念。可以把它簡單地理解為價格上漲緩慢,但這樣解釋過于片面,實際上在很多情況下價格盡管上漲幅度很小但并不一定會下跌。
這種研判的片面性就在于研判者忽略了成交量這一重要因素。實際上漲幅縮小以后的走勢幾乎完全取決于成交量,如果成交量不大甚至很小,價位仍將上漲,但反之成交量很大的話則下跌趨勢形成。但問題還在于它的相對性,如上漲一個百分點,20萬股的成交量相對100萬股的成交量來說就是很小,F(xiàn)在問題就轉(zhuǎn)化為必須同時研判漲幅和成交量兩個因素,而單位量則正好是兼顧兩者的技術指標。
由于個股涉及一些虛假的成交,因此類似指標還是以大盤研判為主。
(南方財富網(wǎng)SOUTHMONEY.COM)